时代的要求 人民的期待

发布日期:2010-02-25 15:25:02.0 更新日期:2019-09-18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马列室

——我国教育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09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奋力攻坚的一年。这一年:

 

  ○ 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显著提高

 

  ○ 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500元和300元

 

  ○ 全国近40万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

 

  ○ 教育规划纲要的调研深度和公开程度前所未有

 

  2009年,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教育改革奋力攻坚的一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系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交出了怎样的答卷?用主动适应概括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需要,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时代命题。在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方面,教育系统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加快改革,加大投入,突出重点  教育努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改革,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2009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凸显了这样一条主线。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许多毕业生一时难以就业,许多失业者、农民工要接受再教育再培训。教育作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既是改革发展的机遇也是服务当下的责任。

 

  一项旨在应对金融危机、优化教育结构的举措应时而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目前,已有44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首先享受免学费政策。

 

  加大投入,被誉为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大手笔。在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国家又大幅度增加投入,对保障学校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校舍安全特别是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决断:

 

  ——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并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投入,使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显著提高,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目标。

 

  ——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中央财政共下达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资金356.9亿元,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需要,实现了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

 

  ——校舍安全,牵动每一位家长的心,更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为了真正把校舍安全工程建成放心工程,中央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中央在整合目前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的资金基础上,2009年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目前,涉及全国近40万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中央财政还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高校在努力提升内涵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强大支撑作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意见:组织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结合中央落实扩大内需10项措施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围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向农村转移;很多高校的科研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积极为企业服务……

 

  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主动适应社会,推进教育改革,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2009年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前所未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我国经济和整体就业形势带来不利影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

 

  在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前,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成绩卓然。

 

  成绩首先取决于放在首位。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深入有关省市、高校视察,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发挥才干;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使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成绩得益于三个非常,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国务院多措并举,出台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应征入伍等七方面重大政策。各项政策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前所未有;中央18个部门急学生所急,迅速密集出台29个文件;各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省级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切实把中央的政策转化为惠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氛围。

 

  成绩还得益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巨大努力。教育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承担最主要、最直接的责任,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付出了超常规的工作力度。

 

  社会团体和用人单位也纷纷出项目、出资金、出岗位。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和地方项目吸纳20万名毕业生服务落后地区基础教育,选聘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募人数达10万多人,中石油等100家国有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20余万人,人民军队征集毕业生投身国防建设事业……

 

  外媒纷纷撰文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竟能达到87%,实在不容易!真的了不起!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描绘蓝图  教育规划纲要的调研深度和公开程度前所未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的新挑战,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纵贯2009全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正是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典型范例。

 

  制定一项承载着亿万人民期待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这使得它的意义非同寻常,过程前所未有:

 

  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高度重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提出高屋建瓴、细致入微的指导。

 

  调研的深度前所未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14个部委分工协作,组织了多方力量广泛深入调研,除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还有委托调研、国际调研、社会调研。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加了调研活动,已有的调研报告就达500万字。

 

  公开的程度前所未有——刚一跨入2009年,教育规划纲要就在社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历时两个多月,社会各界人士共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在起草文本前就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决非轻而易举。《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即将开始,人们期待着,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将立足实现现代化的需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

 

  ……

 

  翻阅2009,教育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在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方面;在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人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在不断提升。

 

  放眼2010,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前景充满期待,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谈到2010年教育工作重点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确定今年工作重点的基本依据是四个方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体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使教育真正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

 

  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和挑战,中国教育事业正阔步前行。

 

时间:2010年02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