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发布日期:2009-12-28 14:30:14.0 更新日期:2019-09-18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马列室

    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它建立之初,就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得更加显著,更加光彩夺目。

 

  一、今天需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国尚未摆脱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困的局面。就在这年9月,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气概,提出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他在1979年3月指出: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6页)1980年1月又提出,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上书,第255页)当时各报刊相继发了不少文章,鼓舞人们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然是高举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首先,西方某些势力仍想搞垮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过去支持分裂社会主义祖国的台独分子,给达赖发诺贝尔和平奖,接纳他为城市公民,现在又支持新疆分裂势力。西方大报公然发表文章支持乌鲁木齐的暴力犯罪事件,妄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有些人鼓吹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有人甚至鼓吹资本主义的人权、自由、民主,引诱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要驳倒国内外这些势力的谬论,就必须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其次,虽然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包括归国留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胸怀报效祖国之心,但也有些青年学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科技所迷惑,怀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甚至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广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必然要落在他们肩上。如果他们缺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就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因此,对于广大青年,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

 

  再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倒闭,大批裁员,使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人民都处于困难、痛苦的境地。面对这种状况,我国许多青年都在重新思考两种社会制度的命运。当前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形态,邓小平指出: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8页)因此,在他的著作中讲社会主义优越性时,可以理解为,就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谈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时,首先要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进行考察。这个优越性在经济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什么是评价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首要标准?马克思主义发现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五种依次更迭的社会制度。每一种社会制度在其初期能够适合生产力,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是进步的。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原来的社会制度逐步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生产力发展缓慢停滞,成为了过时的落后的社会制度。依据这样一个客观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价社会制度是否优越、进步的首要标准或最高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尽快发展。毛泽东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2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

 

  在现实世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到底哪个能使生产力发展更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并且在许多方面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速度一般只有1%到4%。而发生经济危机时,就变成负增长。新中国成立已60年了,前30年经济年增长率为6.1%,后30年为9.8%。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显然比在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快得多。如果社会主义不是优越于发达资本主义,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西方学者常常使用:基数(经济总量)大,发展慢的论点来辩解,认为西方大国经济发展慢,同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无关。然而这种观点首先不符合人类历史,蒸汽机时代一国的经济总量显然比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大,但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得多。中国的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在1978年很小,经过30年的发展,超过了法、英、德,还可能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是30年的经济年增长率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怎么能以基数大,发展慢来否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社会主义中国凭借这个优越性,一定能够在本世纪中叶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西方大国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实体经济,形成经济衰退,美英德日法意无一例外地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经济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只有6.8%,但全年依然保持9%的增长率;2009年第一季度为6.1%,第二季度就回升到7.9%,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学者普遍认为8-10%的经济年增长率,都是快车道),全年保八的目标已无悬念。我国经济抵抗金融危机冲击的强大力量,同样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表现在重视生产力发展的质量上。邓小平在说到这个优越性时说,社会主义优越性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这个提法是全面的。尽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忽视质量、效益的现象,出现了江河被污染、资源被破坏,出现了社会建设滞后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大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把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重视质量、效益、结构的基础上,也使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优越性更加显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更有助于人民实现富裕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前者既优越于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也优越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经济制度,无所谓哪个优越。其实,标准是有的,那就是是否有助于人民实现富裕幸福

 

  公有制为主体意味着生产资料、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人民和国家手中,生产是为了人民,这正是我们党所强调的利为民所谋。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意味着生产资料、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占人口少数的大资产阶级手中,生产是为他们谋取利润。资本主义制度无法避免劳动人民的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7年美国有3600万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这就是说占了人口12%的美国人每天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在我国,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对贫困的人较多,但趋势是逐步减少。尤其是近30年来,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已从2.5亿逐步减少到1500万,仅占13亿人口的1%多,受到各国人民普遍赞扬。

 

  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优越性时说: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当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好。……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7页)

 

  邓小平还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同公有制为主体密切相关的。只有生产资料、国民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才能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办大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社会分成许多利益不同的私人集团,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难度很大,它的宏观调控力度要比社会主义制度弱得多。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是从属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正因为如此,我国许多大事、重大困难,如水灾、非典、地震等,经过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顽强斗争,都能战胜克服。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正是由于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因而能够引领各类所有制企业战胜困难;正是由于我国的金融行业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仅保证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使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经济企稳回升;也正是因为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因而我国政府有更强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能够更好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而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

 

  是否走共同富裕道路,也是一个分配制度问题。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是说社会主义中国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点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都有解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是走少数人愈来愈富的道路。一部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少数资产者如何发家致富的历史。这两种分配制度相比,前者显然优越于后者,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优越性将愈来愈显著。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05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包括公平正义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注重社会公平就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高低收入,调节高收入:农村中小学生免费上学,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家电电脑手机补贴下乡,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逐步同工同酬,覆盖城乡的低保制度;实行西部大开发,大力支持西部东北部建设等等),已收到明显的效果,许多矛盾特别是农村的矛盾得到了化解。我们深信,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再过40年,必将建设起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周隆滨《光明日报》原副总编时间:2009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