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理论创新,10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专家学者近百人参会,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季正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吴忠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芮表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理论创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既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科学思维,也提出了诸多新课题、新要求、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有新作为。
赵芮指出,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务实举措。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快建设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顶级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机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研究中心,力争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标志性、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季正聚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伟大实践、伟大变革、伟大转型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向我们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中国文化文明的理论叙事的要求。建构助力这场变革的理论叙事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专业体系和话语体系,不仅取决于当代中国这场变革的伟大实践,而且取决于我们精神上的自觉能动和文化自信。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提升和学术实践中,将中华民族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所体现的创新创造和道义担当,用能够使世界理解并予以共情的方式自主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光。
吴忠民表示,现代化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二战结束至今,尽管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一些新趋向,如现代生产力显著发展、社会保护逻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化共生性生存和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社会风险逐步增长等。可以说,世界现代化已经从“1.0版”步入了“2.0版”。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向启示我们,不能仅停留在“1.0版”的世界现代化时代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而应以“2.0版”为背景,对中国式现代化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大会发言阶段,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角出发表示,从文化的历史方位看,新时代是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层逻辑;从文化思想内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文化的思想标志;从文化的精神品格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新文化。
山东师范大学院党委书记商志晓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质与量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规定。他特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式”进行了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针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思考提出了十点建议,即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国外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研究;研究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的特征;研究中国现代化所涉及的若干重大范畴;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及主要思想的研究;加强对现代化经验的总结;加强对现代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前瞻性研究;理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围绕“第二个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民卿谈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没有文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性存在,而不是静态的结果性存在;是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过程,而不是外在强制的被动性过程;是两种文化差异融合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同质叠加或物理拼盘的过程。“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是内在联系、相互包含的一体化过程,而不是相互割裂或相互替代的两个过程。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一个向前延伸、向后展开的知识生产过程。”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代尧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思想之源,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当代实践,构建体现中国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这一构建过程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世界现代化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讨论,揭示世界现代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平行论坛。学者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其关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主持大会发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