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

发布日期:2007-11-28 10:34:53.0 更新日期:2020-12-21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马列德育室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华康清 文

  背景资料

  华康清简历

  华康清出生于1961年11月。1998年8月至今,在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任校长、书记。现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分会副会长、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2005年8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2005年11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

  永康职校简介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学校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20余人。开设机电、电子电器、数控、汽修、会计、计算机、美术、市场营销、商贸英语等专业,其中机电、电子电器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数控、会计、汽修专业为金华市重点专业。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永康五金机电发达的产业特点,对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突出职教特色,走校企合作之路,促使学校快速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连二年级的学生也被企业提前预订。近九年来,学校办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它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进行改革?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沉重话题,也是办好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话题,还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彰显职业教育魅力的快乐话题。

 

  1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

  九年的校长生涯里,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新疆有些地方是养马的,而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

  浙江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今社会发展了,变为以工业为主了。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据2006年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18.3万名企业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7%,无技术证书的占96.77%。企业老总已经发出呐喊:我们需要技术工人!

  永康市的一些私企已经有能力生产1台或者2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但是很难生产出几十万台、几百万台这样的机器。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企业有钱,他们可以聘请到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们有钱却请不到成千上万的优秀技术工人。例如,永康市有个企业以5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出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是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连叫OK,立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这位老板怀着发财的美梦、唱着歌坐飞机回到永康。可是在第一批1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没有1台是合格的。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在原因分析会上得出的结论是:那1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那1万台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

  记得在2002年,杭州顿力公司选中我校作为培训基地,准备把他们的职工分多批送到我校培训。然而他们送来了第一批的30人后,就没有送第二批。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方法不符合学员的特点。由此我也想到,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而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教,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感兴趣,这怎么行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逼着我们去思考,去改革。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螺丝往左转还是往右转都不知道,那么职业教育就没有完成自己担负的使命,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许,领导不会追究我们的责任,老百姓也不会来兴师问罪,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按照老思路办职业教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我们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将被边缘化,将被企业遗忘。不是吗?我们既不能用升学率与普高相抗衡,又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职业教育如何在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不是人家要我们改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革,通过改革办出特色,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教学改革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使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里的技术工人不一定就是开车床的人,还包括能够进行产品设计、车间管理,甚至创业当老板的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缝纫工人与之相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相配套,如果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将培养什么人?

  有人说:要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工资是不可能的,改革也是800元,不改革也是800元。我对自己提出的目标也曾经怀疑过,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坚定了信念。2005年,我校培养出50多位数控高级技工,他们在企业的平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有一个叫吴超的同学,成为数控技师,一个人能够开两台数控车床,有两家企业以5000元的月薪争着聘用他。这个事例充分证明,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在企业里拿到高工资。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要让他们得到较高的工资,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否则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

  教学改革是由学校的生源决定的。

  我当校长的第一天就问自己:我这所职业学校应该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答案是招收成绩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个生源定位是明智的,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点普高占尽天时,把优秀的学生吸引到自己旗下,一般普高占尽地利,把成绩稍好的学生囊括其中。然而一大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普高的培养,我们职业教育正好占这个人和,帮助这些被应试教育遗弃的弱势群体打出一片新天地。

  你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分数高一点?坦率地讲,我何尝不希望生源好一些,希望招生的分数高一些。但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农民工的子女,到底由谁来培养?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与理念,我坚定地把生源定位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应该知道,10年前与10年后,职业学校的生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0年前,尽管我们学校也是最后一批录取,招进来的学生也是当时最差的,但是当时永康市的高中普及率只有30%,我校招进来的学生相当于现在普高的可以考取本科的学生。而现在浙江已经普及高中教育了,去年我们永康市高中入学率是96.5%,剩下的3.5%的学生并不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而是那些因贫困上不了学的学生。由此可见,那些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那些英语、数学只考了十几分的学生,那些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默写的学生进入了职校。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没有变。这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我们不应该主观设置一种教育模式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2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

  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我说的睡觉并不是只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有一位普高的数学名师在我校上了一堂示范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没有听懂。其实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里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记住,叫他们如何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睡觉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

  学生流失问题在中职学校里非常严峻。我考察过的许多职校,年流生率一般都要达到10%以上。有的职校100个人进来,毕业时只有六七十个人了。家长是不会原谅职校存在这么严重的学生流失问题的,家长会问:普高100个人进去100个人毕业,你们职校怎么有那么多学生流走了呢?

  我曾经挽留过一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他说:不是学校不好,我知道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天天都有人来参观取经;不是你这位校长不好,我知道你是全国杰出的校长;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可是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你还是让我走吧!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应该留住这些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吗?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教师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

  目前一些优秀教师的首选并不是职业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收入。我们通过努力,让我校的教师收入超过当地的重点普高。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教师想走。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教师的教学兴趣问题,有一个成就感问题。

  有一位想调走的教师对我说:论校长,你有魄力也有人情味;论学校,发展很快前景很好。可是我一走进课堂就头疼,确实感到呆不下去。是啊,在普高里,学生很想学习,上课时学生都认真听课,教师上课感到很有味道。而职高呢,学生对老师教的东西不喜欢,上课不认真,作业也做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就害怕呆在职校里。不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应该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让他们愉快地留在职业学校里。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

  前几年,社会很关注就业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比大学生还要高,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不能让学生与农民工一样一个月只拿800元的工资。而要提高就业质量,就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能说会写善干的人,这要求我们的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

  能说,是指学生要具有表达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前不久,有位企业老总对我说:华校长,现在好了,你们学校实训设备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可是有一次我们召集你们学校毕业的职工开个会,没有一个会发言的。要求每一个职工写一份调研报告,许多人不会写,即使写了也不成样子,还有许多错别字。这席话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两个实习的学生在企业的食堂里打架,有人说是品德问题,而我却认为不完全对,还有表达交流能力的问题。因为甲踩了乙一脚,乙说了句你干吗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全是你想干吗这类话,不打起来才怪。假如的能力好一点是绝对不会打架的。数学英语差一点不一定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没有交流能力却不行,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能力。可是至今我们的教育,包括大学都还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校有位女教师,在聘任中没有一个学部肯要她。原因是什么?不是她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她人品不好。而是她不会与人交流,并且说话的声音太低,上课时学生听不见。

  会写,就是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企业需要的应用文,比如调研报告等。假如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又能够把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告诉老板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用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那么第二天就可能被老板提拔为车间主任。

  善干,自然就是指要掌握职业技能。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几本书,在黑板上开机器,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写善干,那么他们不但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得到发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曾经与我的学生讲过这样的故事:我有一个女儿,想把她嫁出去。这时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与一个职高毕业生同时向我女儿求爱。把女儿嫁给谁好呢?坦率地说,哪怕是我这样的职校校长开始也肯定喜欢大学生。然而见面后,职高生能说会道,与我聊国际国内的事,聊企业学校的事,很有亲和力;我家的电视机坏了,这位职高生说是小菜一碟,马上帮我修好;需要写对联,职高生一挥而就,几个字也写得很漂亮;我家的汽车出毛病了,职高生说没有关系,他会修理;他还动手做菜,味道特别好。而那位大学毕业生却呆呆地站在一旁,什么也插不上手。这时,我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职高学生了。

 

  3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如何改?我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此处只介绍其中几点。

  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在我的眼里,我们的教师主要问题不是学历不够,不是知识缺乏,而是观念落后。有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认为职校的学生不可教,就是没有想到人无全才,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只是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在我们学校里,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有一次我到汽修班上课,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是全校最差的。我对学生说,今天我是企业的总经理,专门来招工的,请大家主动站起来发言,用最精彩的语言打动我。可是全班5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发言。我看情况不对,就说:看来大家都很客气,那我就点名了,说一句话给20分,两句话给40分,如果能够说上三句话就及格,我就录用你。我点了班长的名,他笔直地站在那里,只说两句话就说不下去了。我问:你猜今天我给你打几分?”“40分。”“不对。我要给你打80分。全班同学都感到奇怪,我接着说:说两句话是40分。但是你站立的姿势很好,笔直地站着,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显得你很有礼貌,所以我要给你加40分。”“华校长,谢谢您。这位班长坐了下去。我立即找到了激励他的灵感,你在失败的时候还能够说谢谢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可以预言,你的前途将不可估量。我向他说。这时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去的课就很好上了。

  职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饱受责难与批评,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需要我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以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教育他们。

  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我校已经开发出30多种校本教材。有人说:你们的水平能超过课程专家吗?  有这个必要性与可能性?只要知道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写些什么的,就会明白编写校本教材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

  一是写企业需要的内容。例如,我们永康有电动工具企业200多家,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十分缺乏。当地有句俗话,叫做谁懂电动工具谁发财。尽管我们的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但是没有电动工具的内容,如永康的电动工具是如何生产的?需要哪些技术?有哪些种类与型号?如何销售?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我校有一位教师到企业挂职后,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写出了《电动工具》教材。我们用这个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北京的专家不会帮我们写,然而企业却十分需要。

  二是写学生喜欢的内容。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说句实在话,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说你开枪吧,我真的学不了。所以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学得了的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生源,而是改变教学内容。例如法律课通常是讲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学生不喜欢听,什么也记不住。于是我们就对法律教材进行改编,插进去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感悟法律。当我们把这本《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教程》发到学生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那天早自修,90%以上的学生都不听英语老师的劝告,而在看这本书。

  三是写教师擅长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要教师在短期内写出一本教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写一个或几个教案是能够做到的。于是我要求教师写特色课教案,把这些教案搜集起来,形成《特色课教案集》。时间一长,这些特色课教案就可以变成一本本的教材了。

  我校一位教师,是位研究生,原先不喜欢职校,老是缠着我要求去普高。后来他根据我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把数学与专业、生活结合起来,还公开出版了校本教材。在一次同学会上,在一些已经是市长、局长或者老板的同学中,他什么也没有说,只给每位同学发一本自己的书,顷刻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们的同学里有人出书了!班主任惊讶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给全班同学争了光。你说,这样的教师还会想走吗?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开设特色课与巡回课。

  数学知识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小学、初中的数学没有学好,高中数学就无法学下去。我们要把这种链条剪断,允许教师不讲究逻辑顺序,让那些在小学、初中学不好数学的学生照样能够学习。这种不拘泥于教材讲授的课就是特色课。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特色课教学,只要企业需要,学生能学喜欢学的内容,就大胆地教吧。我们还开展巡回教学,或者到各个班级去讲,或者就在多媒体教室里讲,同一个内容,一个班接着一个班地讲下来,教师内容也记熟了,说话也流利了,课也讲得精彩变成专家了。而学生呢,他们不用长期面对同一个面孔,能够吸取200多位教师的知识精华,综合素质哪能不提高?

  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做中学

  说实在的,中职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那一套,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图,在作业本上开机器,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些被职校学生所厌恶的教学方法还在一直煎熬着他们。

  要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我校有一节电动工具原理课,教师把事先设置好线路故障的手电钻发给学生,每人一台,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电钻拆开,找出里面的毛病,弄清故障的原因并把它修理好。这样的课,学生们可认真了,大家都在寻找故障,都在想原因,不懂就问,没有一个人睡觉。

  技能是练出来的。我校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24个种类47个实训工场,添置了先进而充足的实训设备,可供2000个学生同时上岗实训,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例如讲机器原理,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不管教师如何讲呀画呀,学生还是听不明白,太复杂了。任课教师把学生带到实训工场里,让学生把机器拆开再装上,反复几遍,学生就明白了。

  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引起我思考的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能歌善舞,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前来投奔我校。当时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然而这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以后,被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几年以后我回访她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华校长,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很会说话会唱歌,会接待会策划,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差!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我这个校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够做到的只是改变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九年前我刚来到职校当校长,当时要会考、统考,我校的一个教务处老师问我:华校长,要不要把一个差的学生和一个好的学生排在一起坐?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不排在一起坐,差的学生就考不及格,考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人家就不来读,我们学校就办不下去了。我说:绝对不行,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学生到职校读书,都是可以偷看的,可以抄的,他们还会努力学习吗?今后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还会把子女送到职校来吗?职业教育以后怎样立足?

  通过考试,考不及格就用补考来意思一下,然后让学生毕业,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而我却认为这是断职业教育后路的做法,必须进行改革。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找到一种有理有利的做法,让学校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也就是我校发明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真正动机。

  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过去,学生通常都是在期末考试及格后才能得到学分。但是,职校的学生怕考试,他们是考试的常败将军,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而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实施替代学分。职校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为什么不能用职校学生的特长来替代其弱项呢?于是我们想出了替代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参评三好学生。我校的施鑫寅同学,尽管他的数学成绩很差,然而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竞赛一等奖,他的作品已经能够卖钱。对类似这样的学生,我就发布校长令,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榜样,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