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发布日期:2024-11-11 更新日期:2024-11-11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导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依托。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求索与回答。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必须深刻认识文化主体性对塑造民族文化性格、影响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通过坚守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失本色,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文化滋养。

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对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文化主体性是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的价值理念,这要求我们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深层次驱动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安全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忽视安全的发展是存在隐患、不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是文化安全的保障,忽视发展的安全是基础薄弱、不能长久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日益崛起的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有赖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的支撑。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培塑文化的民族性自觉与世界性观照,筑牢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中更好维护自身文化安全。

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要守好魂脉和根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就会更加稳固。要注重文化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要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使我们的文明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凸显文化特性、彰显文明力量。同时要以平等包容的态度、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使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更具活力。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文化资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信念、抚慰心灵、滋养灵魂,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