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发布日期:2007-12-06 08:38:43.0 更新日期:2020-12-21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马列德育室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

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冷溶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面向未来,向全党提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这一号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吹响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进军的号角。 

 

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完成了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条道路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完成了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了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发展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起点呢?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

    比如,从我们党的重大理论方面来看。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认识到过去的路走不通了,但今后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并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困扰着我们。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经过五次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回答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执政党如何成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十七大报告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新起点关键是思想起点要高。现在,我们的理论愈加成熟,方向愈加明确,思路愈加清晰,信念愈加坚定。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认识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

    又如,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来看。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6452亿美元,比改革开放起步时的1978年增长了近13倍,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超过2000美元,增长了近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分别增长了34倍和27倍,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150万人。一大批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如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的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这期间,我国年均增速为9.7%,远远超过3%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连续五年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

    再如,从改革开放方面来看。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我国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了大改革大开放的局面。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空前活跃起来,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迸发出来。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农村、科技、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现在,我们在各个方面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新的体制机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

    新起点不但发展的起点高,对发展的要求也高。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十三年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把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调整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万亿美元,而且发展的协调性将大大增强,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全民族文明素质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一目标令人振奋,也是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它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

    新起点意义重大。邓小平同志对此有过深刻论述。他在谈到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时说,翻两番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他认为,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成功。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而只有首先翻两番,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实现更高的目标才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这样一个新的起点,对于完成整个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至关重要。总之,新的历史起点是面向未来的,是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创造新辉煌的开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的新机遇新挑战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清醒认识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搞清楚哪些是有利因素,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这里,关键要抓住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两个前所未有,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加深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认识。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阐述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思想。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先看国际环境。

    自上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出现了三个明显的趋势,即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当今世界的变化和走向,主要是这三个趋势深入发展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十几年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可以保持。但也要看到,世界仍处在大变动、大调整之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个重要特点是,总体有利的形势在进一步发展,机遇在大大增加;但不利的因素、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多,挑战更加严峻。

    近年来,有几个动向值得关注。比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速发展,其双刃剑的特性愈益显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上升。又如,世界多极力量正在加快发展,协商、对话、合作成为主流,但多极化的发展道路仍然曲折。再如,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上升趋势。

    国际上的这些重要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已经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世界对我国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抓住难得机遇,应对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早在2002年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提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对此,我们现在理解得更加深刻了。我们要更加努力地继续抓住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转移加快的历史性机遇,妥善应对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有效回应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要更加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更好地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有力应对和解决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警惕和回击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渗透,等等。

    再从国内看。

    认识国内发展环境,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另一个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对这两个方面都作了深入分析。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在从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重要时刻,更要从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入手来思考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十六大以后,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党中央联系我国实际,认为我国的发展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上,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这一阶段性特征出发。十七大把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正式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

    十七大报告列举了现阶段八个方面的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具备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这是主要的;但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有些新的问题带来的挑战甚至是非常严峻的。比如发展付出的能源、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就业、分配、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阶段性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集中反映了我国正在经历的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特别需要把握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即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取得发展的新成果,成功地度过这个时期,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阶段性特征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对国内发展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清晰、深刻的认识,成为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这是党中央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看,我们面对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就是十七大报告强调的两个方面:在国际上,主要是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国内,主要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党中央关于两个前所未有的判断和我国的发展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谓机遇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就是说我国发展的总体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总的看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因此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认识。所谓挑战前所未有,就是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内外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面临的各种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能更加严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盘,绝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面对两个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环境,能不能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上,着力解决好影响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引发展的光辉旗帜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主心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是贯穿整个报告的主线。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庄严地作出这样的宣示,精辟地作出这样的概括,这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政治贡献和重大理论贡献,在党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党的十七大精辟总结改革开放走过的近三十年的历程,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没有什么别的道路、别的理论体系,能够解决中国今天的问题。今后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但也要看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上,一些人一直有错误的认识。国内外敌对势力更是不遗余力地对我进行攻击和诋毁,施加影响和压力。当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势力和思潮都在试图影响中国的走向、影响我们党的决策和决心。在这个时候,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如此坚定、如此鲜明,意义十分重大。

    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把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十七大的重大历史贡献。

    现在,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来的,针对性很强,抓得很准,提得很及时,因而得到全党全社会的拥护和自觉贯彻,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全面地加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今后,我们能不能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更加充分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这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意气昂扬。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道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千万不能懈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的结束语部分,特别向全党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要求。这种精神状态和思想准备,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所应该具备的。

    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十七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选自《求是》2007年23期 作者:冷溶  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